欢迎来到星熊玉戈网

星熊玉戈网

商朝经历17代31个国王八次迁都及31位国王简历

时间:2025-02-23 22:21:35 出处:综合阅读(143)

商朝是商朝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,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商丘(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)建立。经历商朝成立后 ,代个都及以亳都(商丘古城)为都 ,国王从公元前1600年——公元前1046年 ,次迁经历17代31个国王迁都八次  。位国王简八次迁都情况及31位国王简历历代君主多次迁都,商朝至盘庚 ,经历又将国都迁往殷安阳,代个都及所以商朝又称为又称殷商 。国王第一迁仲丁是次迁商朝自商汤之后的第11位商朝君主 ,他把都城从亳都商丘古城 ,位国王简迁到嚣。商朝很可能是经历“郑州商城”西北20公里处的“小双桥遗址”。古本《竹书纪年》 :“中丁即位 ,代个都及元年,自亳迁嚣。”《尚书·商书序》亦云 :“仲丁迁于嚣。”第二迁:河亶甲是商朝的第13位君主 ,在位期间把都城迁到了相(可能是今河南濮阳北、内黄南)  。祖乙是商朝的第14位君主祖乙即位,在位期间迁都。第三迁祖乙元年时遭遇洪水泛滥的情况下,在大臣巫贤的建议下,祖乙最终选择了迁都于耿(今山西河津) 。第四迁祖乙因水患再度迁都于邢。迁都于耿并未让祖乙摆脱洪水的威胁 ,在其即位第二年,都城耿便被洪水给冲毁了,无奈之下祖乙便又将都城于邢(今河北邢台) 。祖乙迁都时 ,部分商朝公族并未跟随迁徙 ,仍然留在了耿地 ,祖乙便将弟弟祖丙封于耿地 ,建立耿国。第五迁国力恢复,祖乙南迁于庇。在迁都于邢后,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,祖乙又将都城南迁于庇(今山东菏泽郓城北、范县东南)。祖乙于庇营建都城,立宗庙、筑社稷、造营室,实现了商王朝的中兴 ,并化解了东南夷族对商王朝的威胁。第六迁商朝第18位君主南庚即位时 ,商王朝已经再度衰弱,为了扭转这一局面,南庚便又将国都迁徙到了奄(今山东曲阜)。商朝第19位君主阳甲也定都于此 。第七迁第八迁商朝第20位君主盘庚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左右将国都迁回了亳(商丘古城) ,回到了成汤立国时的都城 ,之后又迁都于殷(今河南安阳殷都区)  。盘庚迁殷后  ,推行商汤的政令,从此百姓安宁,商朝国势再度振兴 。附31位君主简历1.公元前1600年至1587商汤又称成汤。位17年践天子位 ,为天子13年崩 ,国都商丘 。2.太丁:商朝继承法兄位弟及 ,商汤没有弟弟 ,由长子太丁接班人,传说商汤没去世 ,太丁先亡。太丁弟弟外丙即位。3、前1587年—前1585年 商哀王(外丙)子胜外丙 ,汤第二子,汤病死后继位,是为外丙元年,在位2年,伊尹摄政。外丙即位后三年卒,传位其弟仲壬 。4. 前1585年—前1582年仲壬:商懿王,名子庸,在位4年,商汤的三子 ,外丙的弟弟,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 。5.公元前1582至1570年太甲 :商太宗,在位12年 ,商汤长孙,太丁的儿子 ,1582-公元前1570),叔懿王仲壬病死后继位,共在位12年 ,死后传位与沃丁  。太甲即位后 ,不遵汤法,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,自己摄政当国,太甲在桐宫三年,悔过自责 ,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 ,还政于他,重新当政的太甲得到诸侯归顺 ,百姓得以安宁6.沃丁 :商昭王,是汤嫡长孙,太甲的儿子 ,姓子名绚,传说在位29年(公元前1570-公元前1541)。沃丁即位时 ,仍以伊尹为相,伊尹之后,沃丁以咎单为相 ,他辅佐朝政 ,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  ,笃行汤法,发扬祖制,以德治商,沃丁死后 ,由弟太庚即位,谥号昭王 。7.太庚:商宣王,在位25年在位25年(公元前1541—公元前1516年)姓子名辩  ,是沃丁之弟 ,太甲之子 。8.小甲 :商敬王,姓子名高,太庚之子,在位17年。(公元前1516-公元前1499),小甲在位时,商代以毫为都,小甲死后 ,弟雍己继立,商朝始衰 ,谥号敬王 。9.雍己 :商元王  ,小甲弟,在在位12年(公元前1487年—公元前1476年) ,帝都亳 。诸侯不来朝 ,商朝开始衰落,雍己死弟太戊继任。《史记》云 :“帝小甲崩,弟雍己立 ,是为帝雍己 。”商朝从汤至雍己即位已一百多年,由于坚持以德治商政策 ,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,但是长期的和平安稳 ,也助长了商王室的歪风邪气。10太戊:商中宗,名子伷,在位75年。太戊即位后 ,起用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。太戊七年,亳都出现“桑谷共生于朝”的现象,就是桑树下长出了谷树 ,也就是构树 ,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 ,长得很大 。伊陟看到商王朝开始衰落,就利用此事劝诫太戊,希望他发愤图强  ,成为有德之君 ,商王朝本来就很迷信鬼神,经伊陟解说,太戊信之无疑,此后开始勤政厚德,治国抚民。在太戊的励精图治下  ,本来开始衰落的商王朝又得以复兴。11中丁  :商孝成王,名子庄,商王太戊子,在位13年,将都城从亳迁到嚣 。12外壬 :商思王,名子发,在位15年  ,商王太戊子 ,商王仲丁弟,发生了九世之乱。13河亶甲 :商前平王,名子整,商王太戊子 ,在位9年,迁都于相 ,出兵征伐兰族和班方。14祖乙 :商穆王,名子滕 ,在位19年,祖乙在位时期,将都城从相(今河南省内黄县)迁到耿(今山西省河津市)  。后因耿发生河患 ,于是再次迁都于邢(今河北省邢台市),最后一次迁到庇(今山东省郓城县北肖固堆一带) 。祖乙曾数次出兵平服兰夷 、班方等国  ,解除东南方的夷族对商朝的威胁。并任用巫贤辅政 ,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,让商朝国再度兴盛 。出兵平服兰夷 、班方等国,解除了东南夷族的威胁,商朝再度中兴,与太乙 、太甲合称为“三示” 。15祖辛:商桓王,名子旦 ,在位16年,商王祖乙子。16沃甲 :商僖王 ,名子逾  ,在位25年 ,商王祖乙子,祖辛弟。17祖丁:商庄王,名子新,在位32年 ,定都于庇 。18南庚 :商顷王,名子更,在位25年,商王沃甲子,商王祖丁堂弟 ,,迁都于奄 。19阳甲 :商悼王 ,名子和 ,在位7年,在位期间,商朝内乱不止 ,定都于奄,西征丹山戎 ,诸侯不朝。奄国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曲阜附近 ,是商朝极有实力的方国之一 ,在商中期 ,商王南庚、阳甲均曾定都于奄,到盘庚时才迁都于殷,因与商的密切关系,而被大量史料称为“商奄” 。20盘庚:商世祖 ,名子旬 ,祖丁子 ,阳甲弟在位28年,于在位的第三年(前1298年)迁都于殷(今安阳) ,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搬迁到殷后 ,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,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,亡後葬于殷(今安阳小屯村)。因盘庚迁都于殷 ,商朝自此称为殷商 。21小辛 :小辛:商章王,名子颂,在位21年,商王盘庚之弟,商王祖丁之子 ,即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,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 。22小乙:商惠王,名子敛 ,在位21年 。23 武丁:商高宗 ,名子昭,在位59年。即位后,重用贤臣辅政 ,政治清明,商朝复兴,击败四方入侵,开创了军队以“师”作为最高建制单位的先河 ,使商朝威镇四方 。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,被称作“中兴之王”,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 ,武丁死后 ,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。24祖庚 :商后平王,名子跃 ,武丁的次子,在位7年,曾因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而离宫出走 。25祖甲 :商世宗 ,名子载 ,在位33年 ,武丁第三子 ,创造了“周祭”之法 ,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 。26廪辛:商甲宗,名子先,商王祖甲子,祖甲死后继位 ,在位6年,发兵多次征伐西方一些方国部落,但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 。27康丁:商康祖  ,名子嚣,商王祖甲之子,商王廪辛之弟,在位1年,采取积极防御策略,占领羌方部分土地  。28武乙:商武祖,名子瞿,商王康丁之子,在位35年  ,在位期间经过多次斗争 ,终于提升了王权,使巫权大为降落 。29文丁 :商匡王,名子托 ,商王武乙之子,在位13年,采取怀柔政策。30帝乙 :商德王 ,名子羡 ,商王文丁之子,在位26年,在位期间多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,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,帝乙在位末年,迁都于沫(即朝歌,今河南省淇县) ,又被后人称为帝乙大帝 。31帝辛:商纣王,名子寿 ,在位52年 ,都城于沫,改沫邑为朝歌(今淇县)。帝辛继位后,重视农桑,社会生产力发展 ,国力强盛 。发起对东夷用兵,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  ,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。整理:裘闵2023年6月8日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